潜游水底,不平凡的灰姑娘——棒花鱼

棒花鱼,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型淡水鱼,
在中国,几乎任何地方的小河或溪流中都有它的踪迹。



它安静而低调,是一个务实主义者,
大多时候都安静地趴在水底,
有时也能垂直贴在人工水池的池壁上,
看起来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。
但只要水面稍有振动,
哪怕有人影掠过,
它们便搅起一小股泥沙后倏然消失,
等你回过神来,
它们早已在幽深暗黑的水底嘲笑人类的迟钝呢。

平时,人们经常会把棒花鱼与鰕虎鱼搞混,它们体型非常相似。所以很多地方把棒花鱼和鰕虎鱼都叫做“爬虎鱼”。鰕虎鱼是凶猛的肉食鱼类,大嘴能吞下自身一半大小猎物,而棒花鱼嘴小,长在头部下方,总是在淤泥或者底砂中找寻微小食物,有时候也会啃食附着在石头上的藻类。如果你实在不会区分这两种鱼类,就拴上蚯蚓放到水里试探一下,毫不犹豫猛冲过来的绝对是鰕虎鱼,棒花鱼通常都会低调地游开。

棒花鱼,丽水人俗称沙仆。过去,瓯江干流的浅滩处有较大数量分布,沿江居民常常把它们晒成鱼干,然后加辣椒炒制,即成一道美味的下酒菜。这种鱼肉多刺少,味道鲜美,既是鲜鱼烹制,,也是绝佳美味,所以当地人很喜欢它。

下面,让我们了解一下
棒花鱼的生物学习性吧~~~


棒花鱼[Abbottina rivularis(Basi1ewsky)]属鲤形目,鲤科,棒花鱼属,别称爬虎鱼、沙锤、花里棒子,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及湖泊、沟塘中。

形态特征


棒花鱼体长,稍侧扁。头较短,吻短,前端圆钝。眼小,侧上位,眼间宽平。背鳍无硬刺,胸鳍圆钝,均较短。尾鳍叉型。头背部稍黑,体侧具一不明显的纵纹,其上有9-11个黑点斑块,背部也具8-11个黑色斑块。背鳍和尾鳍具有由黑色小点组成的斑纹。背部深黄褐色,至体侧逐渐转淡,腹部为淡黄色或乳白色,背部自背鳍起点至尾基有5个黑色大斑。在体侧有7—8个黑色大斑,此外在整个背部自头至尾不规则的散布有许多大小黑点,在背鳍、胸鳍及尾鳍上由小黑色斑点组成比较整齐的横纹数行,在生殖期体色转深,雄鱼更为明显。

生活习性


小型鱼类,生活在静水或流水的底层,主食无脊椎动物。1龄鱼性成熟,4~5月繁殖,在沙底掘坑为巢,产卵其中,雄鱼有筑巢和护巢的习性。

食用价值


棒花鱼虽然个头小,却是一种营养又美味的水产品,而且绝大部分都是野生的,新鲜得很!它的烹饪方法比较多,下面介绍一种比较有特点的烹饪方法:
1. 小鱼去内脏洗净,用盐腌制2、3个小时后,再洗净。
2. 备好葱、姜、蒜,及所需调料。
3. 热锅加油,放入小鱼进行煎至一面金黄。
4. 放入姜和蒜,翻几次锅后加入料酒、酱油、醋和味极鲜,继续翻锅几次。
5. 加入适量的水,大火烧开后改小火收汁。
6. 起锅装盘,撒些葱浇上汁。